的尴尬博涉案虚拟一弈货币处理场司监管法与
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金融犯罪领域的律师,我发现虚拟货币在刑事案件中的处置问题简直是个烫手山芋。每次接到这类案件,都能感受到司法机关的左右为难——明明知道这些数字资产可能涉及犯罪,却又找不到合规的处置方式。 还记得去年处理的一个电信诈骗案吗?嫌疑人用比特币洗钱的手法简直把我惊呆了。自从"断卡行动"收紧了对传统资金渠道的监管,这些不法分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转向虚拟货币。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捉迷藏游戏——监管刚堵上一个漏洞,犯罪手法就立刻变换新花样。 不过话说回来,可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。我认识的很多区块链从业者都是真心想做事的,他们经常跟我抱怨:"我们这些老实做技术的,怎么就被贴上犯罪的标签了呢?"这种误解确实需要澄清。 现在司法机关处理涉案虚拟货币,基本上在走两条钢丝: 第一种是侦查阶段就急着找第三方公司变现。上周有个委托人偷偷告诉我,他儿子被羁押期间,警察"建议"他们找某某科技公司处理比特币资产。这种做法看似高效,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 第二种是把烫手山芋留给法院执行局。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案子,等判决下来时,涉案的以太坊已经贬值了60%!当事人欲哭无泪,法官也一脸无奈。 这些所谓的"科技公司"到底是何方神圣?去年有个案例特别有意思:A地公安委托B公司处理涉案比特币,结果B公司转头就被C地警方盯上了,理由是涉及电诈资金。这就好比打地鼠游戏,这边刚按下去,那边又冒出来了。 从法律角度看,不管这些公司接的是私人委托还是司法机关委托,本质上都在踩红线。我经常跟同行开玩笑:"现在做虚拟货币处置,就像在刀尖上跳舞。" 说实话,每次处理这类案件都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感。监管要求是一回事,司法实践又是另一回事。前两天跟一位老检察官聊天,他叹气说:"我们也知道有问题,但不这么办案子就没法推进啊!" 在这个过渡期,我的建议是:无论是办案机关还是第三方公司,都要做好全过程留痕。谁知道明天监管风向会怎么变呢?毕竟在这个新兴领域,今天的最佳实践可能就是明天的违法证据。 (作者:刘正要,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。拥有银行和法院双重工作背景,专注区块链领域法律服务。)虚拟货币为何成为犯罪分子的新宠
实务中的两难处境
第三方处置的灰色地带
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华尔街巨鳄入场:花旗银行进军加密领域的背后玄机
- 加密货币江湖:谁主沉浮?
- Filecoin Data:在数据洪流中开辟新航道
- 黑客事件余波未平:CRV交易量惊现自由落体后的行业思考
- 8月28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、以太坊走势解析与操作建议
- 9.11以太坊交易实战复盘:一个交易者的成长日记
- 以太坊震荡行情中的交易智慧:支撑位屡试不爽,关键阻力位仍是分水岭
- 警惕!虚拟货币传销新套路:锁仓+拉人头的陷阱
- 深度解析:Mocaverse如何用2000万美元融资重新定义元宇宙生态
- Friend.tech起死回生:2000万TVL背后的逆袭故事
- 这届文旅博览会居然能云游河南?数字黑科技颠覆你的想象!
- 比特币2025年或迎历史性突破:一位分析师的大胆预测
- 市场脉搏 | LDO与XLM的最新技术形态解读
- SocialFi新贵$tip:是机遇还是昙花一现?
- 美国利率未来走势:一场与通胀的持久战
- 从新手到高手:解锁Dune SQL分析以太坊数据的秘密武器
- Web3世界惊魂记:从黑客事件看跨链技术安全进化
- 打破区块链孤岛:LayerZero如何重塑跨链互操作格局
- Web3创业必修课:如何找到你的市场甜蜜点
- 从游戏直播到Web3革命:Ryan Wyatt如何重新定义品牌建设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