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洞深度剖智l组攻能合析李鬼约中1与合漏警惕击
就在上周,Web3开发平台thirdweb爆出一个惊人消息:他们发现预构建智能合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,所有基于这些合约部署的ERC20、ERC721和ERC1155代币都面临风险。这个消息像炸弹一样在加密货币圈炸开,因为这意味着大量项目可能都在"裸奔"。 我记得那天是12月7日,ETH主网上的Time代币突然遭遇闪电攻击。攻击者只用了几个简单操作就卷走了19万美元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。作为安全研究员,我当时就意识到:这绝不是个案,而是系统性风险。 深入了解后发现,问题的根源在于两个看似无害的标准组件:ERC-2771和Multicall。ERC-2771就像是个快递小哥,帮用户代发交易;Multicall则是个打包工具,能把多个操作压缩成单笔交易节省手续费。但当这两个"好帮手"凑在一起,就变成了黑客的利器。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黑客伪造了一份快递单(恶意calldata),让代币合约误以为这是其他用户发来的包裹。更可怕的是,他还能让合约把包裹里的内容(比如销毁代币的指令)当作是收件人自己下的单! 具体来说,攻击分三步走: 1. 黑客先在Uniswap上用5个WETH换了3.45亿Time代币——这看起来就像普通用户在交易 2. 接着通过Forwarder合约玩了个"魔术",让Time合约以为是流动性池自己在销毁代币 3. 最后高价卖出第一步获取的代币,轻松套利94个WETH 这里的关键在于EVM处理call调用时的一个特性:它会严格按照给定的偏移量截取数据。黑客精心构造了一个偏移量38、长度1的参数,就像在快递单上做了特殊标记,让合约"误读"了内容。 更讽刺的是,合约的安全检查机制完全被绕过了。因为Multicall使用了delegatecall,isTrustedForwarder检查时看到的msg.sender竟然是Forwarder合约自己的地址,这就给了黑客可乘之机。 这次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: - 千万不要同时使用Multicall和ERC2771Context这两个库,它们就像化学实验室里不能混放的试剂 - 如果业务必须使用,至少要严格检查calldata长度,或者改用OpenZeppelin官方的最新版本 - 项目上线前一定要做全面的安全审计,这种组合漏洞在单独测试时很难发现 这次事件再次证明,在DeFi世界里,安全的边界往往就在于那些看似无害的标准组件的组合方式。作为开发者,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,因为黑客总是能在我们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突破口。漏洞是如何被发现的?
漏洞攻击原理详解
技术细节揭秘
安全建议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当SEC铁拳落下:加密行业如何在这场监管风暴中活下去?
- EigenLayer的商业故事:创新神话还是泡沫一场?
- 市场观察:9月13日下午的加密操作策略
- 加密市场惊魂夜:当比特币遭遇黑色九月
- 海南华铁案例启示:中小企业如何玩转RWA?
- 当NFT遇上洞洞鞋:蓝筹项目如何在熊市中绝地求生
- 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9月13日行情深度解读
- 加密盛宴背后的冷思考:新加坡与香港的狂欢能持续多久?
- 一位加密投资老兵的五年实战感悟:在数字丛林中的生存法则
- 以太坊惊现反弹信号,但熊市阴影挥之不去
- 比特币变绿了!马斯克会兑现承诺重开BTC支付通道吗?
- 打破区块链孤岛:LayerZero如何重塑跨链互操作格局
- 青蛙币王者归来:1400万美元新资金涌入,市场情绪高涨
- Web3就该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
- 比特币减半:数字黄金的真正推手是央行印钞机
- 比特币震荡下的山寨币投资机会:这些潜力币种值得关注
- 22个资金盘骗局大起底:这些项目正在收割你的钱包
- 在新加坡,有这样一群不肯认输的Web3追梦人
- 以太坊惊现V形反弹,牛市真的要来了吗?
- 比特币反弹如期而至,但真的安全了吗?
- 搜索
-